《不白吃漫画食物简史》是“我是不白吃”第一部漫画科普书,用轻松幽默的漫画形式解读食物背后的起源发展、名人轶事等,贯穿生物学、植物学等百科知识,生动有趣的画面,严谨易懂的语言,帮助每一个吃货快速了解食物的文化历史。
连小说都不敢这样写的柑橘家族史;茄子和土豆竟然是一家;奇异果本生于中国;孔子收学费只收腊肉……各种关于常见食物的奇妙知识都能在这里找到答案。
打开本书,你将开启一场追寻食物秘密的科学探究,一场美食爱好者的文化趣谈!
《不白吃漫画食物简史》是“我是不白吃”第一部漫画科普书,用轻松幽默的漫画形式解读食物背后的起源发展、名人轶事等,贯穿生物学、植物学等百科知识,生动有趣的画面,严谨易懂的语言,帮助每一个吃货快速了解食物的文化历史。
连小说都不敢这样写的柑橘家族史;茄子和土豆竟然是一家;奇异果本生于中国;孔子收学费只收腊肉……各种关于常见食物的奇妙知识都能在这里找到答案。
打开本书,你将开启一场追寻食物秘密的科学探究,一场美食爱好者的文化趣谈!
橘子、橙子和柚子,你还能分清楚,不过,等看完柑橘家族的家谱后,可就难说了。 大约800万年前,喜马拉雅地区诞生了一个物种——柑橘。 柑橘老祖一边扩张地盘,一边生娃,它生了个大儿子——香橼。 香橼虽然气味芬芳,但是它的皮很厚,果肉又苦又干,让人没什么食欲。 紧接着,二女儿柚子和性别不明的老三宽皮橘也出……
香蕉最早起源于东南亚地区,数千年前的野香蕉个头很小,人们费尽力气打开果实,却发现里面有很多种子,而能吃的部分少之又少。 于是,传闻最早在巴布亚新几内亚,人类开始了驯化香蕉之路,试图培育没有那么多种子的香蕉。 然而,香蕉虽然逐渐变好吃了,但失去了种子的它也几乎失去了生育能力,只能依靠人类的帮助进行繁殖……
如果你吃了一个红心火龙果,那么明天你可能会在马桶里看到血红的场景,不过别怕,那只是火龙果里的甜菜红素。 火龙果原产自中美洲的沙漠地区,它其实是一种叫作量天尺的仙人掌的果子。 这家伙看起来像龙鳞,又像燃烧的火焰,于是得名“火龙果”。 今天市面上常见的火龙果有红心和白心两种,白心个头大、爽口,而红心则更……
你知道奇异果和猕猴桃的区别吗? 答案就是——没有区别! 奇异果本就是猕猴桃的别名,它并非起源于新西兰,而是土生土长的中国水果。 在《本草纲目》里,李时珍说: 虽然美味,但当时的国人并没有人工栽培,大多放任它野蛮生长,作为野果子食用。 1904年,新西兰女教师伊莎贝尔在湖北省宜昌市第一次吃到这种美味水……
荔枝自古生长在我国岭南地区,西汉时期,人们发现这种美味的水果,一旦离开树枝—— 所以给它起名叫离支,之后改名成了—— 荔枝实在太好吃了,但古时候都城大多在北方,皇上、妃子们为了吃到一口荔枝,真是煞费苦心。 比如吃不到荔枝就闹分手的杨贵妃。 于是从岭南十万火急地往皇宫送荔枝成了当时的—— 到了清朝,乾……
樱桃作为土生土长的本地娃,在中国的记载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几百年的《尔雅》,那时候樱桃还有很多好听的别称,比如荆桃、崖蜜等。 但古人并不像我们这么幸福,由于难以种植和运输,那时候的樱桃可不是谁都能吃到的。 在唐朝,樱桃和真金白银一样,是赏赐物的一种,能被皇帝邀请品尝樱桃也是一种光荣啊! 不仅仅是栽培……
苹果作为最常见的水果之一,产地遍布世界各地,其产量中国就占据了一半。 苹果的祖先生长于中亚及我国的新疆地区,也因此得名——新疆野苹果。但因为口感一般,在很长一段时间里,这种苹果都没能被我们的先辈们接受。而我们今天吃的“进化后”的苹果,其实真正的老家远在美国。 1870年,美国人把当地的苹果带到了中国……
如果评选水果界“表里不一”的代表,那榴梿的得分一定很高。 榴梿有着可怕的外表和评价两极分化的气味。 我国最早关于榴梿的记载,是郑和下西洋船队里一个叫马欢的人留下的。 在他口中,榴梿的气味“若臭牛肉之臭”,但入口“甚甜美好吃”。 榴梿是典型的热带水果,它的主要产地为东南亚国家,如今我们在超市里买到的榴……
有着上千个家庭成员的莴苣家族是蔬菜界当之无愧的大家族,也许你知道莴笋是它们的一员,但你知道生菜和莜麦菜也是莴笋的同源兄妹吗? 莴苣家族不仅人丁兴旺,而且有着悠久的历史,据说早在公元前2680年,古埃及人已经开始使用莴苣的种子来炼油了。 当时的毒莴苣里含有一种麻醉的成分,于是它也被古罗马人当作助眠剂来……
茄子、土豆、番茄、辣椒和枸杞,它们有什么关系? 虽然连它们的老祖宗都未必清楚,但这几位真的是货真价实的一家人! 统治着茄科这一神秘家族的茄科老祖,在世界各地都有着自己的后代。 而后代们也立志壮大家族,发展至今,茄科已经有了80属,大约3000种形态多样、国籍不同的子子孙孙。 比如,虽然最初生长在东南……
中国有句俗语“冬吃萝卜夏吃姜”,萝卜作为家喻户晓的大众食物,早已被吃货们开发出了生吃、凉拌、炖、烧等多种吃法。 萝卜的祖先放荡不羁,名叫野萝卜。原产地至今依然成谜。一种说法是它起源于亚洲,也有传闻说它有着地中海血统。唯一可以确定的是,人们开始食用萝卜,可追溯到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。 萝卜全身都是宝,它……
单从外表看,你有没有觉得芹菜和香菜有几分神似? 同样有着细长身子、伞状叶子的它们的确属于同一科——伞形科。 平时我们吃芹菜,吃的都是它的叶柄,可不是它的茎,芹菜的茎只有很短的一段,在尾端连接着根部。 据传闻,古埃及法老图坦卡蒙的墓地里就出土过野生芹菜,那时的古埃及人会使用西芹给死者编织花环。 西汉时……
如果说起会引起争议的食物,香菜一定可以排在前几名,“爱吃香菜党”和“抵制香菜党”一向互不相让。 香菜的学名叫芫荽,原产地中海沿岸,早在公元前2000年,古希腊人就已经开始食用它了。 西汉时期,张骞从西域带回了香菜。 张骞很幸运,香菜也很幸运,因为他们遇上了“爱吃香菜星人”汉武帝,他大手一挥,于是中国……
胡萝卜原产于亚洲的西南部,大约在13世纪时,从伊朗传入中国。因为源于胡地,它被冠上了“胡”这个姓氏,又因为口味类似萝卜,因此有了“胡萝卜”这个名字。 在前边的章节中,我们已经揭示了白萝卜和胡萝卜毫无血缘关系这个秘密,属于十字花科的白萝卜和属于伞形科的胡萝卜,只能算是撞了名字的“塑料兄弟”。白萝卜真正……
头上一片青青草原的西蓝花的老家在意大利,清朝末年才随着洋人们的西餐一起传入中国,出现在了上海的高端西餐厅里。 西蓝花的名字要拆开看,“西”代表着来自西方,“蓝”是因为它和同属于甘蓝家族的芥蓝味道相似,而“花”自然就是形容它的形状啦!不过,那时候老百姓不光不会吃,也吃不起这东西。 虽然西蓝花不想承认,……
北方的冬天,说起出镜率最高的蔬菜,白菜一定能排进前三名。白菜是土生土长的中国蔬菜,在有6000多年历史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就发现过白菜籽。 古时,白菜还没有今天的名字,那时它被称为“菘”。 随着白菜栽培被逐渐普及,到了南北朝时期,白菜已经成了南方最常吃的蔬菜之一。 但是到了元朝,我国的气候进入了一个小……
娃娃菜,单看名字很容易被当作大白菜的“幼崽”,但这种说法是错误的。实际上,娃娃菜和大白菜一样,都是白菜亚种下的独立品种。 但娃娃菜并不是大自然孕育出来的,而是通过人类的实验与培育,后天研发出来的新品种。 1999年,娃娃菜走进了中国吃货们的视野,这多亏了韩国一位致力于白菜事业的牛人,他叫张昌顺。 然……
提到洋葱,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——辣眼睛! 洋葱起源于中亚或西亚地区,在公元前1000年的古埃及石刻中,已经发现了洋葱的身影,那时候法老觉得一切圆形的东西都代表着神圣! 关于洋葱传入中国的时间,至今仍众说纷纭。有人说是元朝。 也有人说早在汉朝张骞出使西域时,洋葱就已经被这位老朋友带回了中国。 但清代……
说起圣女果,不少人都会认为它是由番茄转基因培育而来的,这话圣女果听了,可是要哭晕在厕所了。 要是论资排辈,圣女果可是绝对的老前辈。番茄虽然个头大,可都数不清是圣女果的第几代后代了。 大约在500年前,人们开始利用一种小番茄试图培育出果实更大的品种,而这位番茄的祖宗就是今天的圣女果,也被称为“樱桃番茄……
既可以用来护肤,又有各种各样吃法的黄瓜,是当之无愧的国民蔬菜之一。或许你会问,为什么明明是绿色的瓜,却偏偏要叫“黄”瓜呢? 其实,这个名字一点都没叫错,我们常吃的绿色黄瓜实际上处于未成熟状态,而熟透了的黄瓜就会变成通体黄色,籽也会变硬,不再适宜食用。 不过,关于黄瓜的名字,还有一个有趣的故事。 黄瓜……
如今的家常蔬菜韭菜,在古代一度被称为百菜之王,《本草纲目》中就记载韭菜有温中补虚的功效。 据说东汉光武帝刘秀在一次兵败逃亡的途中,来到了亳州一个叫泥店村的地方。 他误打误撞地敲开了一家农户的门,老乡开门看到了他。 于是,“救菜”的名字慢慢被传开,又渐渐地变成了韭菜。 但其实,这个故事并不是真的。 因……
番茄的老家在南美的安第斯山脉,早在公元前500年,印加人和阿兹特克人已经被这种酸酸甜甜的美味所俘虏,开始尝试种植番茄了。 16世纪,殖民者把番茄带回了他们的欧洲老家,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,番茄都被认为是有毒的,贺伯尔就是坚持这个言论的人士之一。 于是,番茄从餐盘里搬家到了花盆里,成了装饰性盆栽。 到了……
既可以当作主食,也可以做成菜,还能加工成零食的玉米,是全世界产量最高的农作物之一。 每次吃玉米,都会被烦人的玉米须所困扰,但它可不是玉米的“杀马特”造型! 玉米会在植株顶部开出这样的雄花。 而雌花包在厚厚的玉米皮里。 这时候玉米芯上其实是一颗颗的雌花。 但雌花这么不见天日,怎么接触雄花呢? 于是雌花……
别看番薯一副其貌不扬的长相,它的名字可是真不少,红薯、白薯、地瓜、甘薯等都是在叫它。 番薯原产于中美洲,后来被哥白尼带回了欧洲,又随着西班牙人殖民的脚步,在菲律宾生根发芽。而番薯进入中国,背后有一个不得不提的大功臣——陈振龙。 陈振龙是明朝万历年间的一位老秀才,一把年纪了却一直没能考上举人。大概他也……
我国土生土长的香椿,是每年春天的时令限定食物。 原本,香椿树只是路边普普通通的一棵大树。 汉朝的时候,人们发现它的嫩芽带着一种特殊的香气,于是,原本只是观赏用的香椿树,开始兼具了食用价值。 吃着吃着,香椿树从高大茂盛的树木逐渐演变成了仅提供嫩芽的低矮小树苗。 香椿芽之所以有浓郁的香味,是因为它含有很……
小小的香叶,可能就放在厨房不起眼的角落里,但它却是炖肉、炖汤时颇有存在感的调味功臣。 其实这种散发着独特香气的小干叶子,叫作月桂叶。 不过,此月桂可不是吴刚在月亮上砍的那棵! 月桂树起源于小亚细亚地区,就是今天的土耳其,而土耳其也正是今天最主要的月桂叶输出国之一。 在古希腊文化中,月桂叶有着特殊的象……
中国美食和西方美食中对于调料的认知真的是差异巨大。 肉桂在西方被用来做甜品,我们拿它炖肉。 薄荷在西方被用来做甜品,我们拿它炖肉。 肉豆蔻在西方被用来做甜品,我们拿它炖肉。 生姜在西方被用来做姜汁啤酒、姜饼和姜糖,我们还是用它来炖肉! 姜在我国有着几千年的药用历史。 传说,某天尝百草的神农氏又一次中……
相信不少人在吃放了花椒的菜时,都会先拿起筷子疯狂挑拣。如果屈原看到这一幕,就算对他说再多好话,恐怕他也不会原谅这些人的! 因为屈原是花椒的超级粉丝,他在自己的诗中多次提到花椒。 花椒是非常古老的中国香料,在《神农本草经》中已有记载。 所以在胡椒、辣椒这些外国同学进入中国之前,“椒”可是专属于花椒的名……
当你嘴里满是大蒜味儿,还能在你身边的那才是真爱。 大蒜原产自中亚和地中海地区,早在6000多年前的古巴比伦,人们就崇拜这种刺激的植物。 他们还把大蒜穿起来挂在脖子上,看起来又酷又辟邪。 其实中国本土自古也有蒜,称为薤。 西汉时期,张骞受命第二次出使西域。 没想到刚一踏入匈奴地界,张骞就被匈奴给扣了。……
虽然很少作为主要角色出现,但是葱在很多中国菜肴里都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,这位最佳配角的起源地就在中国的西北。 战国时期,齐桓公北伐,把大葱也一起带到了齐鲁大地。 大葱自此也在山东扎下了根,坦荡豪爽的山东人很快爱上了这种粗犷的美食。 大葱在鲁菜里的出镜率非常高。 不仅是用在炒菜里,山东人对大葱生吃的热……
辣椒最神奇的地方在于,它总是让喜欢它的人又爱又恨,却还欲罢不能。 这种令人疯狂的植物原产于中南美洲的热带地区,玛雅人就是辣椒最早的忠实粉丝之一。 后来哥伦布第二次登陆美洲,把这种神奇植物带回了他的欧洲老家。 当时哥伦布错误地把辣椒当作了胡椒的一种,因此胡椒的英文“pepper”也有辣椒的意思。 不过……
醋这一日常调味料,在东西方有着两种截然不同的发展路径。在东方国家,比如我国,我们习惯用粮食来酿醋,而在西方国家,用水果(比如葡萄)来酿醋则是更为普遍的做法。更神奇的是,因为酿醋和酿酒的工艺类似,在最早期的西方,醋也是酒的一种。 再来看看中国的醋,驰名全国的山西老陈醋发源于山西省太原市清徐县,在清朝初……
酱油也是中餐烹饪中必不可少的一味调味料,别看如今家家户户都有酱油,但在酱油诞生初期,它可是皇室专供呢! 在最早的关于酱油的记载中,我们的祖先起初是使用肉类进行腌制的。 到了宋朝,人们开始在加工豆酱和豆豉的同时提炼酱油,那时的酱油也被称为豉油,它的形态已经比较接近现代的酱油了。 如今,我们仍把蒸鱼用的……
你认为咖喱国是哪里?印度? 咖喱的做法的确起源于印度,不吃猪肉和牛肉的印度人,为了掩盖羊肉浓重的气味,在烹饪中会加入许多香辛料,这就是咖喱的前身。 但真正赋予当今“咖喱”这个名字的是曾殖民印度的英国人。 17世纪,日不落帝国的军队来到印度,发现这里竟然有上千种香料。 印度人把丁香、姜黄、香菜籽、孜然……
牛肉是世界三大肉类消耗品之一,尤其是在西方国家,牛肉的消耗量非常大。早在新石器时期,中亚的人们就开始驯化牛了。 但在中国的历史上,因为牛在农耕文明中扮演着劳动力的角色,很长一段时间里人们都是不允许吃掉这一“劳动伙伴”的。 在秦代,吃一口牛肉小命都没了。 而在宋代,吃牛肉要被判刑一年半,流放一千里。 ……
据不完全统计,全球生猪产量约10亿头,而其中有一半被中国人吃掉了! 作为猪肉生产量和猪肉消耗量均排全球第一的中国,我们对于怎么吃猪肉可是相当有发言权的! 即便到了猪年,我们也丝毫没有对猪猪的同情。 中国的长江和黄河流域是人类驯化猪的起源地,新石器时代人们就开始打起了猪的主意。 大约在四千多年前,古人……
火鸡是美国感恩节必备的食物,这家伙的身材巨大,体重可以达到10千克以上。 火鸡的学名翻译过来就是像孔雀一样的鸡,它和孔雀有一个最大的共同点,就是雄性的外表要比雌性还绚丽浮夸。 所以在康熙年间火鸡刚被引入中国的时候,是被当作观赏动物的。 清末时期,对火鸡的口味自信满满的欧洲人试图把火鸡作为美食推销到中……
人人都知道河豚有毒,可又有不少人无法割舍它的鲜美。在古代,河豚甚至被称为“百鱼之王”,苏轼更是赞美河豚味道“值那一死”。 早在先秦时期,我们就有祖先开始冒死吃河豚了。 由于那时候人们对河豚的了解不够充分,很多人因吃河豚中毒而死。可这依然无法阻止更多的人加入吃河豚的大军,最后能否幸存,全看命大不大。 ……
鲇鱼顾名思义,就是身上黏黏的鱼。 全世界除南极洲外的其他六个大洲都有鲇鱼的踪迹,它真算得上是适应环境的小能手了。 中国人自古就吃鲇鱼,但鲇鱼身上的黏液带着一股土腥味,因此它一直不是清蒸鱼和生鱼片爱好者的首选,大厨们往往也喜欢用重料来烹饪。 鲇鱼的眼睛超级小,视力绝对不过关,作为夜行动物的它,主要还是……
帝王蟹听起来霸气,其实人家的本名叫“堪察加拟石蟹”。 是不是听起来感觉没那么好吃了?帝王蟹实际上并不是螃蟹,如果从亲缘关系来说,它实际上是寄居蟹的兄弟品种! 因为螃蟹都有八条腿,而帝王蟹只有六条腿,剩下的两条腿已经退化了。 当寄居蟹还过着寄人篱下的悲惨生活时,隔壁的帝王蟹已经成了一代霸主! 帝王蟹是……
提起龙虾,脑海中闪现的第一个字可能就是“贵”! 不过,龙虾成为餐桌上的“贵族”也就是最近100年的事。 龙虾家族一共有40多个成员,它们多喜欢生活在温暖的海域,习惯于在夜间出行,并且往往藏身于礁石或者珊瑚礁的缝隙之中。 大概是因为同样拥有触须,且鬼鬼祟祟的生活习性十分相似,龙虾在20世纪曾被称呼为“……
你知道世界上海参纲物种有900多种吗?不过,可供人类食用的只有大约40种,它们绝大多数生活在太平洋的两岸,也有一部分住在印度洋海域。 早在战国时期,我们的祖先就已经发现了海参这一独特的美味。 三国时期,人们称呼它为“土肉”,后来又叫它“海黄瓜”“海鼠”。 不过,我们食用海参的历史比起海参自己的家族史……
你有没有想过,当你面对一只皮皮虾的时候其实是冒着生命危险的!皮皮虾从严格意义上讲并不是虾类。 皮皮虾所属的掠虾亚纲最早可以追溯到侏罗纪时期,如今它们多生活在热带和亚热带的海域。 皮皮虾的别名也很多,比如濑尿虾、虾爬子、螳螂虾等。 虽然我们最常见到皮皮虾的地方是在餐桌上,不过可不要小看了这名副其实的“……
生蚝、海蛎子、蛤仔,其实都是牡蛎的别称,它常常生活在海水里或咸淡水的交界处,平时就靠吃浮游生物为生。 靠海吃海的远古人类很早就发现了这种肥美的食物,但可惜的是,世界上很多地方的牡蛎身体都不太好。 19世纪到20世纪,法国和西班牙一带的牡蛎们纷纷生病灭绝了,酷爱这一美食的西方人怎么能忍受吃不上牡蛎的日……
作为四大海味“鲍参翅肚”中排在第一位的鲍鱼,最重要的关键词之一就是“贵”。 鲍鱼一般生活在水温较低的海底,在太平洋、大西洋及印度洋都可以找到它的足迹。 追溯到明清时期,鲍鱼在当时也是当之无愧的“海八珍”中的“C位”。 在“吃货”眼里,鲍鱼身上的结构很简单,无非就是一个壳、一块肉。 鲍鱼虽然名为鱼,但……
如何区分鱿鱼、章鱼和墨鱼呢? 铁板上的一定是鱿鱼。 拌着芥末的那是章鱼。 而墨鱼丸里是什么就不用我多说了吧? 虽然它们三个名字里都有“鱼”字,但实际上它们都不算是鱼,而属于软体动物门。 其实,鱿鱼是锥形的,因此也叫枪乌贼。 乍一看它有着一个大脑袋,两侧的肉鳍展开就能拼成一个大三角形。 鱿鱼有10条触……
东坡肉一听就和我们的“大吃货”——哦不,大诗人苏东坡有关。 苏东坡当年在徐州任知州,亲自上阵带领百姓战胜了大洪水。 为了感谢他,本就不富裕的百姓杀猪,送上了许多的谢礼。 苏东坡没有回绝大家的好意,在炖肉时改良了以前的红烧做法,加入了黄酒,把做好的肉再回赠给了百姓。 于是,百姓们都把这道菜亲切地称为“……
“有人吃过左宗棠鸡吗?” 如果你在美国的大街上这样喊一嗓子,一定有不少人会这样回答你—— 然而这号称地道的湖南菜,湖南人可表示自己压根儿没听说过。 为了搞清楚事情的真相,让我们来采访一下辛勤工作的左宗棠大人本人。 其实左宗棠鸡的来源是一个美丽的误会。在中国台湾,有一位湘菜大厨名叫彭长贵。 在一次宴会……
含有大量蔬菜的沙拉如今是许多减肥人士的首选晚餐。 其实沙拉早在14世纪就已经诞生啦! 那时候的人们喜欢用咸肉腌菜,或是直接在菜上撒盐,这就是早期沙拉的雏形。 那个时候富人都吃肉,只有穷人才吃菜叶子做成的沙拉。 听到这儿,你或许认为凯撒沙拉是用罗马共和国的统治者凯撒大帝命名的,但事实可不是这样。 大约……
它是油条君,是中国人清晨餐桌上的明星! 它的名字很多,广东地区叫它“油炸鬼”,天津叫它“馃子”,闽南语地区还有个“油炸馃”的名字。 相传油条君诞生于南宋,秦桧和他的老婆设计害死了大英雄岳飞,这个消息传到了都城临安的街头巷尾。 百姓们私下里为岳飞鸣不平,但是碍于秦桧夫妇的势力,表面上只能保持沉默。 在……
含有丰富蛋白质和微量元素的豆腐,是当之无愧的“植物肉”,不仅有助于降低胆固醇,还能促进神经、大脑的发育。而这平平无奇的补钙小天才,其实是在一次偶然事件中被发明出来的。 汉朝时,淮南王刘安乱点科技树不小心发明了豆浆,爱上豆浆的他开除了家里的奶牛。 那时候刘安还痴迷炼丹,但是炼了半天啥都没炼出来。 他转……
腐竹,又被称为腐皮或是豆腐皮,听名字就和豆腐密切相关,它的诞生要追溯到唐朝。 在汉朝刘安发明了豆浆和豆腐之后不久,出现了很多以卖豆腐为生的小贩,他们都觉得祖师爷刘安就是世界上最帅的男子! 唐朝时,江西一个豆腐师傅来到高安八景镇开了一家豆腐店。 他勤勤恳恳地架起锅开始煮豆腐。 他觉得不能让祖师爷看到豆……
饺子作为一种有着象征意义的食物,在中国北方常常和节气或特殊的日子挂钩,比如除夕、冬至,还有送别远行的亲人时,都是吃饺子的时节。 在民间传说里,饺子起源于河南安阳,至今那里仍然有着“冬至不端饺子碗,冻掉耳朵没人管”的俗语。 东汉时,大医圣张仲景在冬至的时候辞官回到了老家安阳。 这年的冬天特别冷,很多百……
只吃过火腿肠,没吃过火腿的人请举手!火腿一般指的是经过腌渍、烟熏、发酵以及干燥处理之后的猪后腿,好的火腿还要再放置上5—10年。 在冰箱被发明出来之前,缺少保存肉类的良好方式,因此世界上的许多地方不约而同地先后发明了“火腿”,让肉类的保存时间大大延长! 比较有名的火腿有西班牙伊比利亚火腿、意大利帕尔……
腊肉是国人常见的肉类加工方式,不论是南方还是北方,均有不同风味的腊肉出产,不过北方常见的多为腊牛肉,而南方则是以猪肉为主。 腊肉在过去的写法是“臘肉”,后来“臘”字简化成了“腊”,而人们又大多在腊月的时候制作腌肉,于是就逐渐变成了现在的“腊肉”。 腊肉的制作需要经过先腌制再熏烤两步,也有的地方用暴晒……
全球有几十亿人喝可乐,谁能拒绝喝下冰可乐那一刻冲天的爽快呢? 我们之所以觉得在夏天喝冰可乐解暑,是因为可乐里的“气儿”,也就是二氧化碳,被我们喝进肚子再变成嗝儿打出来,这个过程也带出了我们身体里的热气。发明可乐的是一名叫约翰·彭伯顿的美国药剂师。 一次,他调配出了一种能够提神醒脑、治疗头痛的药剂。 ……
你知道吗,我们小时候经常吃的果冻,其实是一道荤菜!最早的果冻其实是把动物的皮和骨头熬呀熬呀,熬出明胶再制成的点心。 这和熬驴皮做阿胶很类似! 19世纪,美国一个卖石油和胶水的土老板名叫库克,他凭着感觉给明胶加入了柠檬汁和糖,试图制造一种新的甜点。 然而,这种太过新奇的玩意儿并没有人买账,灰心的库克把……
酸奶早在公元前几千年就被世界各地的游牧民族发明出来了,欧洲东南部的保加利亚人就是其中的一分子。 酸奶是由动物奶经过乳酸菌发酵制成的,而酸奶的名字“yogurt”也是源于这一制作过程,它在土耳其语中是“浓稠”的意思,指的就是从鲜奶到酸奶的形态变化。 酸奶最早的流行多亏了俄国一位叫梅契尼可夫的学者,19……
在没有空调房的古代,人类饱受炎炎夏日的折磨,对降温解暑的无限渴求催生了早期的冰品和冷饮。在古代中国,西汉人用水、奶、糖浆、粟米等混合物制成了冰激凌的雏形。 唐朝时,宫廷贵族间流行起一种食物,名为酥山。酥山的底层是冰,上边是奶油和酥油。 为了在夏天享用这一美味,执着的唐朝人会在冬天储冰,等待几个月后在……
爆米花绝对是看电影的标配,不过,要是论起年纪,爆米花可比电影院要大多啦! 虽然今天主流的玉米爆米花发源自大洋彼岸的美洲,但在古代中国,用大米或是糯米做成的爆米花,也早早就有了一批忠实粉丝! 南宋有个诗人名叫范成大,他有个拖稿的坏习惯,而让他一拖再拖的原因竟然是他一心沉迷于吃爆米花! 那时候爆米花被叫……
瓜子算得上是贯穿千年的国民美食,它最早出现在北宋的东北部,那时候的瓜子主要是西瓜子。 当时人们对瓜子十分热爱,刚刚品尝到西瓜这种美食不久,就培育出了专门吃籽的籽瓜! 到了元末明初,瓜子已经成了风靡全国大街小巷的小吃。 而当明朝人嗑着本土的西瓜子的时候,向日葵和南瓜被悄然引入了中国。 不过在当时,这并……
过年吃年糕是我国很多地方共有的习俗,但是南北方年糕的种类却有着常见的甜咸之争。北方的年糕以甜味为主,多作为甜点或是主食,蒸或是炸过之后就可以直接吃啦! 而江南一带的年糕味道相对较淡,除了蒸、炸,还可以炒菜或做汤,成品的口味自然也不仅仅局限于甜味。 吃年糕的习俗从周朝就已经有了,那时候过年吃粮食制成的……
虽然距离1988年分子料理初次被提出,已经过去了几十年,但至今大部分人对分子料理的认识仍然停留在“只闻其名”的阶段。 不过,有一道平价又经典的分子料理菜式你一定品尝过,那就是棉花糖! 现代棉花糖之父其实是个来自美国的牙医,他叫莫里森,是个“脑洞”无比大的人。 他和一个老朋友——糖果商人老约翰一起发明……
有名的北京小吃冰糖葫芦并非冷冻食品,和葫芦也一点关系都没有,它是用山楂裹上由白糖或冰糖加热熔化后的糖浆制成的。 冰糖葫芦的背后还有一个皇室爱情故事。 南宋时期,宋光宗当上皇帝时已经40多岁了,而且体弱多病。那时候,后宫佳丽三千,他独宠黄贵妃一人。 结果盛宠也成了负担,黄贵妃每天大鱼大肉地吃了一段时间……
如今作为常见烹饪材料的午餐肉,曾经可是美国人民的“救命”肉。 午餐肉诞生于1929年,那时候正值历史上最严重的经济大萧条时期,饿肚子已经成了常态,习惯吃肉的美国人觉得格外难以忍受。 美国的荷美尔公司抓住了这个商机,使用猪肉、调味料、淀粉等制成了一种肉罐头,并用“spicies”(香料)和“ham”(……
因为方便食用,三明治如今已经成了很多人早餐或是工作餐的选择。 说起三明治的诞生,那就要追溯到18世纪中叶的英国,在这个著名的“不会吃王国”,住着一个名叫约翰·蒙泰古的侯爵。 他的爵位是从老祖宗手里接过来的,爵位的名字就是他的封地的名字——Sandwich,因此大家也叫他三明治侯爵。 三明治侯爵有的是……
比萨在西方的主食里是当之无愧的明星,虽然今天在国内常见的比萨连锁店多以馅料丰富的美式比萨为主,但实际上比萨真正的起源地是在意大利的那不勒斯。 有人戏称当代比萨的产生和马可·波罗有关。 传说马可·波罗这个“大忽悠”,总喜欢把看到的一切夸张一百倍讲给别人听。 有一次,他在中国的路边看到一个卖葱油馅饼的小……
虽然热狗不是美国的本土产物,但是美国人对它的喜爱可是全民性的,据说每年美国人要吃掉200亿根热狗,足够绕地球好几圈了。 热狗真正的起源地是在欧洲。19世纪,随着欧洲移民涌入美国,欧洲人带来了各自家乡的香肠吃法,其中之一就是热狗。 那“热狗”的名字究竟是怎么来的呢? 当时有一种香肠,长长的十分像德希臣……
甜甜圈在中国是下午茶的不错选择,不过美国人民似乎更喜欢把它当作早饭。 虽然如今甜甜圈已经被默认成一种“美国食物”,但关于它的起源,其实还有着小小的争议。 有一些人认为,甜甜圈是由荷兰人引入美国的,因为在历史上甜甜圈曾被称为“荷兰油蛋糕”。 但更多的人相信,甜甜圈是美国土生土长的!在20世纪中叶,一位……
史军著.中国食物.水果史话.北京:中信出版社.2020 林江编.食物简史:浓缩在100种食物里的人类简史.北京:中信出版社.2020 傅维康著.民以食为天:百种食物漫话.上海:上海文化出版社.2017 (英)彼得·布拉克本-梅兹著.王晨译.水果:一部图文史.北京:商务印书馆.2017 (法)吉拉德著……
扫二维码下载客户端
精彩评论